對豬呼吸道病綜合征(PRDC)若干問題的再認識
近幾年,豬呼吸道病綜合征(PRDC)已成為豬病中最為突出的疾病,它呈全國性發病,防治困難,反復發生且很難清除。在許多地區(或場)發病率達30%~70%,致死率達10%~50%,它除直接造成死亡外,還明顯增加了淘汰率,以及因飼料利用率減少(5%~25%)、增重速度緩慢、推遲上市(10~30天)等,致使養豬生產成本大為增加。當前有關PRDC的報道和刊出文獻日增,且相關的學術會議或豬病講座也往往以該病為中心進行研討,盡管如此,但在許多地方該病的發生和危害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甚或有危害加重的趨勢?,F根據我們近幾年所接受和處理此病的實踐,對該病有了一些新的及進一步的認識,今提出與同行共同討論。
一、豬呼吸道病綜合征(PRDC)的提出和命名
近些年,在世界多地發生一種新型的豬呼吸道疾病,根據病因,它曾被稱為“多因子豬呼吸道病”、“復合病因豬呼吸道病”、“豬呼吸道病復合感染”等。1998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豬病會議(IPVS)上,提出了豬呼吸道病綜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的概念,這一概念在世界范圍內被接受。由于本病在18~20周齡的豬發展到嚴重程度,所以又稱它為“呼吸道病18周齡墻”。但是,近幾年,在我國PRDC的發病日齡和危害不呈現“18周齡墻”的特點,它多以斷奶后的保育豬和生長育肥早期的豬為主要發病群,它的流行病學、臨診癥狀、剖檢病變等有了許多新的特點,這涉及到了病原、發病機制等若干問題,所以應從新認識,調整對此病的預防控制和治療的策略。我們還發現,當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及斷奶后仔豬衰弱綜合征(PMWS),在哺乳仔豬和斷奶后豬的感染和發病中都甚為常見,它們雖也具有呼吸道病的某些癥狀及病變,且又是PRDC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但應結合流行病學等方面的特點,不應將其與PRDC混為一談。
二、從病、死豬的呼吸道病變看PRDC的染病率
近幾年,我們在動物醫院及不同規模和不同類型的豬場,對各日齡段和不同用途的病死豬或病重豬進行剖檢,總數達千頭以上,它們絕大多數具有呼吸器官的病變,尤其是肺部有明顯病變者最為突出;呼吸道完全沒有病變者不足1%~2%,且大多是偶發個例,如肝、脾破裂,胃穿孔等而致死。所剖檢的病、死豬中,斷奶后的育成豬及育肥前期豬占剖檢總數的90%以上,所謂的“18周齡墻”即126日齡類型的豬并不是高發病豬群。我們還對屠宰廠宰殺后的商品豬(150~200日齡)的肺部病變進行了調查,它除了常見在屠宰過程產生的由于麻電引起的肺部出血斑以及嗆水肺、嗆血肺之外,最為多見支氣管肺炎及較為典型的豬支原體肺炎病變;在肺葉的特定部位有典型的“胰樣變”。還有少數的大葉性肺炎及肺纖維化病變,以及“迷彩服”樣的混合性肺炎。上述這些具有病理意義的肺部病變可占據屠宰豬的70%以上。從病變范圍和性質等可以推斷出,大多數病變產生過程較慢,對豬似乎沒有產生很大影響,它的生前臨床癥狀可能也不明顯;但對其料肉比及是否延長了出欄時間則無法考查。偶而還有局限性纖維素性肺炎——胸膜炎、肺膿腫等病變,此類病變會使部分胴體和臟器廢棄。
三、PRDC的主要剖檢病變
PRDC的病變主要見于呼吸道器官,而且以肺部病變最為突出,但它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不同,而且基本上都是混合型病變。間質性肺水腫最為常見:肺間質呈不同程度的增寬;全肺和大部分呈花斑樣外觀,間質為水腫液所充盈擴張,水腫液不僅存在于肺間質,并進入肺泡內,常與空氣混合,成為有小泡沫狀液體,有的滲入胸腔,使積存有數量不等的透明液體。其次是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以及散布于肺葉多處的斑駁樣出血斑或出血點,有的全肺外觀呈“迷彩服樣”。還常見肺的體積增大,或體積正常甚至縮小,但均不塌陷,彈性降低,重量增加,呈灰黃色以至呈“熟肉色”,肺臟纖維化以至成“橡皮肺”。還有的在肺葉中發生大小不一的局限灶硬結,但大多數硬結不突出于肺膜表面,用手很容易觸知。硬結多是由纖維化組織、結締組織增生形成,也有的是局限性肉芽腫或膿灶。在少數肺部病變較輕的病例,肺尖葉、心葉及膈葉的小部分地區出現對稱性灰紅、灰黃色肉質變,但在肺部病變較重時,則此種較輕的病變被其它嚴重病變所掩蓋而致不明顯。肺斷面可見支氣管、細支氣管及肺泡中有多量泡沫的粘性液體,有時為血性或膿性。約有10%的剖檢病例胸膜腔具有病變,如肺漿膜與胸膜發生粘連,胸腔內積有漿液性或膿性液體,還可見稱為“絨毛心”的纖維素性心包炎。在急性死亡的豬中,可見到胸腔積有大量血水,肺呈暗紫紅色,體積膨大,肺間質高度增寬,肺臟重的象浸透水的海綿,里面滿是帶血的液體,小氣管被含泡沫性液體阻塞。喉部及大氣管粘膜常有充血、腫脹,有的大氣管中積存多量泡沫性液體。肺門及縱膈淋巴結腫大、出血、瘀血。在尸檢病例中,較多的存在全身淋巴結腫大現象,并以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最為顯著,可增大2~10倍,其次為腸系膜淋巴結,它們的斷面外翻,硬度增加,呈白色或黃白色,髓樣增生,少數病例有散在或大量出血,有的呈現邊緣性出血。
在病、死豬的皮膚,多呈暗紅或紫灰色,極少數皮膚蒼白。在耳部、四肢下端、腹部及大腿后側等處,皮膚發紺瘀血或出血,呈現大小不一的紫紅、紫黑色斑塊。眼瞼常有水腫、色暗,呈現“黑眼圈”,分泌物增多。有的鼻孔流出帶泡沫的液體。上述的這些癥狀或病變雖然極為常見,但它們并不是PRDC所特有,往往是當前發生的許多豬病所共有的病變。
四、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了PRDC的復雜性
在病、死豬的大體剖檢中,肉眼觀察肝、脾、腎等臟器,往往沒有嚴重或明顯病變,但我們取8頭豬的臟器做病理切片,H、E染色后鏡下觀察,均可見有嚴重程度不同的病變,主要病變是,肝:肝細胞顆粒變性,局灶性肝細胞呈水泡變性和核溶解、消失。肝竇內有形態不規則的紅細胞和紅細胞碎塊和淋巴細胞,竇壁細胞脫落。葉間靜脈內有微血栓形成。小葉間質中有以單核細胞、中性細胞形成的小結。腎:腎小管上皮細胞顆粒變性、水泡樣變性,間質內瘀血、出血,有微血栓形成,髓質部局灶性出血。脾:紅髓瘀血,有大量含鐵血紅素顆粒。白髓萎縮,所剩無幾。淋巴結:部分淋巴結細胞壞死,、核破碎,呈深染團塊,生發中心不明顯。從上述病變可初步看出,PRDC不是單純的呼吸系統疾病,它同時伴有全身性多臟器的嚴重損害,以至不可逆的病理變化,這就對PRDC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及難以治愈的原因給予了詮釋,同時也進一步證實PRDC具有多個致病因子及其發病機制的復雜性。
五、PRDC的臨床癥狀差異很大,注意區分病型
許多有關PRDC的報道顯示,體溫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難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癥狀,但從近幾年臨床病例觀察,許多病例不顯示體溫升高,而且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癥狀也不明顯,或僅有不引人注意的淺表性呼吸增快或偶而咳嗽,但常有噴鼻、“鼻子不透氣”、以至“流鼻血”等癥狀。對這些豬進行剖檢時,絕大多數肺部有嚴重以至極為嚴重的炎癥、纖維化、硬化等病變,確診它為PRDC是無可懷疑的,認為這屬于PRDC的慢性型和隱性型,這種病型的病例遠遠多于急性型,這說明不少地方已成為PRDC的老疫區,并在逐漸擴大。當前急性型的PRDC常呈爆發形式,多見于新疫區的豬群,可找出明顯的激發因素或飼養管理失誤因素,它發病初期具有明顯的體溫升高、咳嗽、發喘以及精神沉郁,采食廢絕,或有腹瀉、便秘現象。急性型的PRDC在病早期的皮膚常有彌漫性發紅或伴有灰色瘀血、出血小斑點。部分慢性或隱性患豬皮膚呈暗紅或淺灰色,被毛粗糙逆立,毛孔滲出淺紅色液體并干涸結成棕黑色痂皮,附著于毛孔處。也見有極個別豬皮膚呈現蒼白貧血現象。相當數量的病豬于病的中、后期,在耳部、腹部、四肢末端、大腿后側出現紫紅、紫黑色出血斑。部分急性型病豬因治療失誤,如大劑量使用退燒藥、抗病毒藥和糖皮質激素等,而致體溫降至常溫或其以下,從而掩蓋了熱性病的癥狀,少數因藥物的毒副作用發生貧血、黃疸。在PRDC的臨診中,應特別注意體溫不高,呼吸道癥狀不明顯的病豬群,容易發生漏診或誤診。應對此類病、死豬做剖檢診斷,即可迅速得出確切診斷并分清病型,有助于及早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近幾年在某些豬群,還發現長勢良好的豬,突發高度呼吸困難的同時,伴有癱瘓不能站立的情況,致死率達70%以上的情況,個別豬還有神經癥狀,對此類豬做剖檢可確認屬PRDC,但其發生癱瘓的機理有待研究,初步考慮可能與某些病原體的毒素有關。
六、患PRDC發生猝死的原因何在
有些養豬者常反映,“未見豬有任何癥狀”而發生突然死亡,也有的是晚上飼喂時“正常”,第二天清晨發現巳死在圈舍內,上述這種情況以25~50kg的豬占比例較多,畜主往往懷疑為急性中毒致死。經我們剖檢證實,它的死亡原因可以確切認定是因患PRDC而致。此種死亡多發生于兩種情況,一種是肺部感染的急性發作,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肺泡中被分泌物充滿而致缺氧引起急性死亡,死亡豬常在鼻孔流出泡沫性分泌物,有時帶有血液,這種情況多見于新發病區(群),往往是將要爆發PRDC的信號。另種情況是發生于隱性或慢性型豬群,而且大多是由急性型轉化而來,剖檢可見肺間質、肺泡中有較粘稠的液體存在,以及肺體積增大,重量增加,或呈纖維化、硬化形成的“橡皮肺”,常在應激因素作用下使病情加劇而突然死亡。間質性肺水腫和彌漫性肺間質的纖維化發展過程較慢,生前癥狀多不明顯,常常有潛在性發生的特點,生前癥狀往往被忽略。上述兩種猝死原因雖均主要由于窒息,但在急性發病時還應考慮感染而致中毒性休克的因素,兩種上述情況還都存在有心力衰竭而致加劇了猝死的發生機率,心衰與肺間質水腫的發生和危害互成因果,是加劇病情和加速死亡的又一原因。
七、是哪些病因導致了PRDC的嚴重發生
PRDC是由多種傳染性因子和非傳染因子引發的一種綜合征,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地區、不同豬場,它們不會同時全部產生致病作用,而且它的主要致病因子往往也會有較大的差異,但是,PRDC必須是由多種因子共同發生致病作用的,否則病名難以確立。據近年研究資料,最主要的所謂“主導”或“鑰匙”微生物因子有豬肺炎霉形體(M.Hyo)、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豬圓環病毒2型(PCV-2)、豬偽狂犬病病毒(PRV)等外,還有眾多的繼發性或條件性病原微生物,如豬流感病毒(SIV)、呼吸道冠狀病毒(PRCV)、副豬嗜血桿菌(HPS)、胸膜性肺炎(APP)、豬鏈球菌(S.S)、多殺性巴氏桿菌(P.m)、萎縮性鼻炎(AR)等,以及豬蛔蟲、豬肺絲蟲等致病因子;它們的“元兇”或“繼發”地位,在某些情況下往往會發生置換。但是,近兩年,導致PRDC發生的病原微生物中,PRRSV、PRV、HPS等的致病作用的位置明顯上升。發生PRDC的場、群,有時常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是什么病毒、什么細菌引起的發病上找致病原因,但在現實中,往往忽略了非微生物因素的致病作用,可能本次引發的PRDC,主要是由于缺乏保溫條件(尤其是保育舍)、通風不良、空氣污濁和煤爐排出的有害氣體和煙塵而主導了本次的發病,也或是免疫抑制因素(包括飼料的霉菌毒素)主導了發病,所以在查找病因時,必須根據現場及各方面相關素材進行認真分析,不可主觀臆斷,盡可能的找出主導和主要的致病因子。
八、實驗室診斷與PRDC的確診
實驗室診斷是幫助闡明PRDC某些致病因子的重要手段,它是確定某些病原體和病原體感染狀況的客觀依據,但是各種實驗室診斷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須清楚認識和正確對待,它們常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關于血清學診斷
被檢血清出現陽性可發生于人工免疫接種或野毒自然感染兩種情況,當前豬群遭受病原體感染不發生死亡,但產生抗體的情況普遍存在,如在豬群檢出PRRS、PCV-2、PR、M.Hyo、AR、APP等抗體的情況極為常見,這些抗體的出現,除了使用標志性疫苗外,很難區分是自然感染或是人工免疫所形成,如僅根據檢出的抗體情況就認定是現在發生的PRDC的病原體的診斷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抗體的產生應是在數周之前發生感染而形成的,它往往并不是造成現在的PRDC發生和流行的原因。有的查出什么抗體就認為豬群現在發生的是什么病,并對全群進行緊急免疫接種的做法往往是徒勞無效,甚至加劇病情。要明確某種病原體在本次發病中的致病作用,應使用“雙份血清法”,即在第一次檢測血清后的3~4周,再次檢測同一頭豬的血清,如第二次血清上升2~4個滴度,才可以確立它在感染發病中的地位。進行血清抗體的監測,可了解疫病的感染狀況和免疫應答情況,它為指導豬群的免疫接種及疫病感染狀況提供重要依據。
2.關于病原診斷
病原學診斷具有很重要的價值,但常存在以下問題。
?。?)病毒性病原的分離鑒定耗時長、費用高,一般難以對現時發生的PRDC短時得出結果。
?。?)一些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如PCR技術等,由于可檢出的病原體種類較少等諸多原因,目前普遍用于生產實踐尚有較大的距離。
?。?)許多因素影響細菌分離。采自曾經用多種抗菌藥物治療過的病死豬的病料,病原菌往往已被殺滅或抑制,分離結果常為陰性,或分離出的是無關的非病原菌,同時,采樣及對樣本保存條件都可致細菌分離呈陰性結果。
?。?)目前許多細菌成為豬的常在菌,如50%~100%健康豬可分離到鏈球菌或多殺性巴氏桿菌等,但它們并不產生相應的明顯致病作用。
?。?)PRDC是混合感染而發生的,僅細菌方面就可分離出若干種,如哈獸研等單位,曾對豬呼吸道病的細菌性病原進行了分離鑒定,結果從肺臟和鼻腔分離到7種細菌,由于條件所限,個別分離物不能鑒定到種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對所分離到的細菌沒能做出它確切致病性的鑒別,所以對PRDC混合感染的病原體哪種菌為主,哪種菌為次,難以認定,同時還有許多種病毒的參與,要分清主次更是難上加難。
?。?)在PRDC的發病中,往往在感染一種病原體時可不表現發病,但在同時或相繼感染另一種或數種病原體時,則可引起發病甚至強烈發病,查明各病原體在致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極其復雜和困難的。
九、病理解剖在診斷PRDC中極有價值
PRDC必定有以肺臟為主的明顯病理變化,肺臟病理學變化的性質和嚴重程度是確立PRDC的直接而有力的證據。病理剖檢具有直觀、迅速、簡單和準確的特點,它可探究病因、闡明發病機制、疫病經過和結局,尤其對發現或診斷豬群中存在有慢性型或隱性型PRDC,釋疑因PRDC所造成的猝死等有重要價值,是其它診斷方法難以代替的,在必要時還可做病理組織切片檢查,以進一步了解疾病性質和嚴重程度。病理學檢查一般不會象許多實驗室診斷那樣得出陰性結果,它對于解釋疾病發展過程或發生原因??商峁┯袃r值的線索和解釋。但是,病理學診斷的特異性不強,往往不能準確的提供致病因子;有些病變是許多疾病所共有,而且有時某些明顯的病變與器官的功能作用或直接致死的原因并不完全一致,甚或矛盾,所以病理學檢查必須與臨床癥狀、血清學或病原學診斷相結合,相互聯系和印證,綜合判定,以正確使用和充分發揮病理學檢查在PRDC診斷中的價值和作用。
十、重視非傳染因素在發生PRDC方面占據重要位置
某些地方,習慣于在豬的PRDC發病時,集中精力在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方面找原因,但是PRDC是多種致病因子混合、互相協同和互相促進而引發的一種綜合征,其中許多非傳染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成為最根本和最危險的致病因素,這也是許多中、小型豬場的PRDC的危害遠遠高于大型豬場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減輕PRDC的危害,應首先重視和解決非傳染因素,應從優化養殖模式,改善養殖環境和設備等基礎建設方面著眼,做好舍內外衛生,把保溫和通風放于同樣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飼養密度,全價的飼料營養成分,杜絕使用含有霉菌毒素的飼料,盡量避免或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等,是減少PRDC發生的基礎保障。
十一、正確認識和使用免疫防治技術
用免疫技術防治因病原體造成的疫病是有效措施之一,但是近些年,由于豬傳染性疫病的種類急劇增加,用疫苗進行免疫的種類越來越多,而且往往一種疫苗須進行幾次免疫接種,在一頭豬,尤其是種母豬一生中要做幾十次免疫接種,由此造成的免疫費用、免疫干擾、免疫抑制、免疫應激越來越嚴重,且免疫效果越來越差。不禁要問,養豬生產上需要這么多次免疫接種嗎?它們真正取得了哪些確實的抗病效力?除了用商品疫苗外還應重視其它取得免疫效果的方法,停止可免可不免的免疫注射。如我們在一些規?;i場停止豬肺疫、豬丹毒、豬副傷寒這三種病的免疫接種已一、二十年之久,這些場并沒有發生所謂的“四大豬病”之中的這三種疾病,不妨反思一下我們對免疫接種的認識。
1.應用商品疫苗
必須應用優質疫苗,即使是對已獲得批準生產文號的產品,也要認真從免疫效果檢驗它的可靠性;還要考慮使用技術等因素。一般來說,對豬瘟必須免疫,大部分場應做偽狂犬病免疫,對萎縮性鼻炎、傳染性胸膜炎、豬喘氣病、副豬嗜血桿菌病等的免疫要因地制宜,核算疫苗成本與收益,注意不同廠家的疫苗免疫效果可有很大差別。對目前免疫效果爭議頗多的疫苗如PRRS疫苗,更應客觀細致的觀測其確切效果。
2.應用自家疫苗
對目前尚無商品苗,但在某些場、群危害較重的疫病,如被稱為PRDC主導病原之一的PCV-2感染,或某些病原體血清型與商品疫苗有差異時,如豬鏈球菌病等,可用病死豬的某些臟器組織或分離株進行培養,制成滅活苗使用,有的豬場使用自家苗取得了明顯效果。采得良好的病料或病原體是應用自家苗成功的關鍵技術,但此類疫苗存在有散毒等負面作用。
3.應用免疫血清
血清是在PRDC防治中值得重視的一種藥物。血清最好采自本場發生PRDC的耐過豬或已分娩數胎的健康淘汰母豬。以預防為目的時,于仔豬斷奶和從保育舍轉出時,各注射1次,劑量為10~20ml。在PRDC發病時應提高注射劑量和增加次數,本方法對防治PRDC顯示了良好效果。
4.應用“感染物質”
用本場感染豬的糞便或病死豬有相應病變的組織臟器,飼喂配種前的母豬,尤其是后備母豬,但本法有散菌(毒)的危險性,要選好應用時機,并配合隔離、消毒和用藥物等加以控制。
5.風土馴化
對新引進的種豬,隔離觀察1~2個月確定無疫病后,混入1~2頭本場的淘汰種豬,使其對本場微生物群適應,以增加本身及其后代產生相應的抗病能力。
十二、要科學對待PRDC的藥物控制
用藥物防治PRDC,往往是被推薦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近年來在實踐中發現,藥物的防治效果常不盡人意,甚至說效果越來越差,認為這方面存在有以下問題。
1.對藥物防治的作用期望過高
用于防治PRDC的藥物基本上是抗生素和抗菌藥物,這些藥物對殺滅或抑制細菌性病原體有一定作用,但對病毒性病原體基本沒有作用;而在引起PRDC發病中,病毒性病原所占據地位更為重要。再者,PRDC的多種致病因子可對多系統、多器官造成廣泛性損害,這些損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即使是在病原體已被消滅,藥物對其所造成的病理和生理損害也無能為力。還有現今許多藥物由于長期、大量應用,所引起豬的免疫抑制和抗病力下降等問題也要有充分認識。
2.細菌耐藥性和多重耐藥的急劇增加
由于大劑量、長期濫用抗生素和抗菌藥物,致使細菌的耐藥性急劇增加,如有文獻報道,大腸桿菌對鹽酸環丙沙星的耐藥性在3年時間內從10%上升到100%,藥物有效率從100%下降到33.3%。又如土霉素堿粉是前些年預防呼吸道病常用的藥物,一般每噸飼料加入400g,而近年來在生產中發現,需加入3000g以上才有作用。而且許多細菌表現多重耐藥的現象甚為常見,在世界各地,已陸續發現對現今的所有抗菌藥物全部耐藥的細菌性病原體,被稱為“超級細菌”,耐藥性的急劇增加,對防控傳染性疫病構成了新的難題。
3.藥物預防遠遠勝于治療
適當的時機用敏感的藥物預防,不僅費用低而且效果好,藥物預防除選恰當的藥物外,必須達到有效的劑量和足夠的療程(7d、10d或15d)。
4.針對不同病原體選用敏感藥物
參與PRDC發病的細菌性病原體對化學藥物的敏感性有很大差異,應認真篩選。再者同一種細菌由于發生的地區或年代不同,其耐藥性可以完全不同。如近年研究證實,在不同地區或不同年代采集的豬致病性鏈球菌,有的對青霉菌素嚴重耐藥,而有的則具有高度敏感性。針對不同病原體選擇藥物是一項關鍵技術,如枝原凈常被認為是防治PRDC的首選藥物,但它主要對支原體及革蘭氏陽性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而對革蘭氏陰性菌如嗜血桿菌、大腸桿菌等的活性很弱,所以與金霉素配伍用于對付M.Hyo的感染效果較好。對某些細菌感染如APP、AR、SS等病,優先使用磺胺二甲嘧啶SM2+北里霉素,或用金霉素+泰樂菌素等效果較好。近幾年對有關PRDC的致病菌活性較好的藥物,還有替米考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環丙沙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等,可根據實際情況組方或配合使用。
5.嚴格的全進全出制度,應從繁殖豬群著手
健康的繁殖豬群和后備豬群是減少PRDC發病的基礎,而且不要疏漏種公豬群,以減少或切斷垂直感染和水平傳播的機會。
6.做好圍產期的衛生管理
孕豬于產前兩周驅除體內外寄生蟲,阻斷豬蛔蟲的垂直傳播,是減少哺乳仔豬發生蛔蟲性肺炎,達到減少PRDC發病因子的目的。孕豬進入產房前清洗全身,并做乳房區消毒。哺乳仔豬可考慮用長效抗菌藥物做“保健性注射”用藥。發生PRDC嚴重的場、群,用本場源血清防治等,往往可有良好效果。
7.不可過分依賴于藥物治療
對感染PRDC嚴重或經治療數日無效的病豬,應及早放棄治療;過分迷戀或對藥物療效的期望過高,往往不僅會使你失望,而又白白耗費了藥物和時間。
8.重視帶豬空氣消毒的作用
在養豬的環境尤其是豬舍內,不僅豬體和設備、地面、環境等處可存在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同時在空氣中也存在有大量含微生物的氣溶膠;它是一種經常懸浮于空氣中含有微生物的膠體微粒,研究證實,對于PRDC這種具有呼吸系統開放特點的疾病,往往只需吸入少量病原體就可引起氣源性感染。據報道,對發生PRDC或“豬高熱征”的豬場的空氣中細菌數量進行監測,發現這些豬場高濃度的空氣排菌量,與其發病以及嚴重程度有明顯相關性,初步推斷,這些大量的細菌可能是豬呼吸道排毒的結果,因此對豬舍空氣中存在有大量微生物氣溶膠的現實絕不容忽視。據對一些未發病豬場育肥舍中的空氣進行監測,根據通氣量計算細菌含量,也高達2.1×105個/m3空氣。帶豬藥物噴霧消毒的方法,除減少空氣中懸浮的微生物數量外,而且可顯著減少空氣中的塵埃、粉塵及煙霧顆粒等誘發PRDC的致病因子。帶豬噴霧消毒除選用恰當的消毒藥物及配制成合適的濃度外,還應注意保持噴霧器要有較大的壓力,使噴出的藥物形成細的霧粒;霧??稍诳罩酗h浮一段時間而緩緩下落,起到所謂“立體噴霧消毒”的作用。
9.慎用抗病毒藥及退燒藥物
由于PRDC是由數種病毒性病原體參與的一種熱性傳染病,所以在對這種病豬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往往寄希望于抗病毒的化學藥物。但是,現有的抗病毒類化學藥物對病毒病并沒有確切的治療效果;有確切療效的抗病毒藥物的研制,尚屬于全世界未攻克的難題。大量或長期應用現今的化學性抗病毒藥,往往造成嚴重的毒副作用,導致病情加重和死亡。如近兩年有些地方發生使用病毒唑引起豬的體溫下降、黃疸、血尿、貧血以至死亡的中毒事件,它還易引起孕豬的流產,據調查,病毒唑用量達0.2g/kg飼料時即產生毒副作用。PRDC急性發病時,表現高熱稽留癥狀,有的大量、長期使用解熱退燒藥,在患豬病初體質尚好時,退燒后精神、食欲有一定好轉,常誤認為是藥物治療有效,但這僅起到對癥治療作用,治標不治本,實際上病情繼續發展。大量、長期使用退燒藥,往往造成體溫降至正常溫度之下,病豬常以死亡而告終。建議體溫在40℃以下時不必使用退燒藥。
10.慎用激素藥及復合制劑
豬常用的激素類藥以地塞米松最為常用,因它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的作用,所以在病初期應用常使臨床癥狀迅速減輕,有的就做為“萬能藥”大量、長期使用,同樣帶來治標不治本、一時掩蓋癥狀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正確使用。還有的許多藥物是復合制劑,是將激素藥、抗菌、抗病毒藥,以及退燒藥混在一起制成復合制劑,這種藥物不會適用于病豬的各個階段,更不能長期應用。
十三、PRDC的防制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
PRDC屬于當前豬病三大綜合征(另兩個分別是豬繁殖障礙綜合征和豬腹瀉綜合征)中最為突出的一種,造成發病原因是由傳染性及非傳染性引起的觀點已得到充分證實和達成共識,所以對PRDC的防制應是綜合性的,不可能靠某一招一式就取得效果,更不可能立竿見影。對PRDC的發生和存在應有正確而充分的認識,因它是由于衛生環境的日益惡化及認識上的不足,招致形成病情逐年加重越演越烈的局面,所以,一定要理清思路,提高對健康養殖的認識,改善養殖環境,優化養殖模式和設備,力求給豬一個可以健康生存和成長的空間,依靠科學技術,制定切合實際的最佳防治方案,堅持不懈的認真落實,才能達到對PRDC有效地控制。